很多人包括我本人都是很在乎如何给别人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不得不说在我们的职场、生活、学校等等场合中我们都很重视这个所谓的第一印象。
那么最后印象又有多少人在意,今天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最后印象。
今天我看了一篇关于教师离职时为拿到入职时交的押金居然还是通过劳动仲裁免强拿到,这还不算完,公司为表达强烈的不满居然在银行换了1666元的一毛硬币毛重103斤。
有句话说:离职是一面镜子,见人品,见格局。不得不说这家公司的格局有待提高。我想表达的是今天怎么对待职员工,明天就将如何收获在职员工的心。曾经为公司辛辛苦苦,如今公司却是鸟尽弓藏,人未走茶已凉。这样很LOW,也很让人寒心。对于员工因为家庭原因不得已而离职,略微有同理心的公司可能都会选择成人之美,只要员工表现不是很过分,需交接的都会正常交接;若是员工离职事关公司利益损失,那么该扣钱的扣钱,该补偿的补偿就是。耍小孩子脾气,玩没品手段,既不见格局,可能还会恶心别人。
正规的公司,对于员工离职应当习以为常,尊重员工的选择。无论员工离职是由于个人原因,还是对公司心存不满,都在情理之中。对于那些做出过大贡献,尽心尽力的员工,如果留不住,公司就应该要大大方方地送他离开。
在这里我分享一个万科毛大庆和王石的故事。
毛大庆曾是王石的得力干将,在万科的地位仅次于郁亮,曾经担任万科企业集团的高级副总裁, 分管集团商用地产业务同时任职北京万科总经理,北京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5年2月毛大庆提出离开万科。王石极力挽留,但毛大庆还是选择了离开。
在毛大庆离开不到半个月,王石第一次对外表示毛大庆的离开很可惜。他说,万科的大门向毛大庆敞开,并且随时欢迎他回来。
2016年毛大庆创立优客工场,彼时深陷宝万股权之争,并且一向很少出席此类活动的王石,却出来给毛大庆站台。在毛大庆坚持要离开万科,出去创业的时候,王石选择了支持。不仅如此,他把毛大庆扶上马,还送一程。
有人说,这是大公司、大企业家才有的风范,和小公司谈这个没戏。我不否认,能够把离职员工扶上马还送上一程的真的很少。但一句“我祝你前程似锦”,就足以显气度,足以让员工心生暖意。
最好的离职,是不谈得失但仍给彼此体面
如果不是因为失望,或者问题真的无法解决,可能谁也不会轻易地选择离职。傻X领导也好,黑心公司也罢,在离职的那一瞬间,我们大都走得决绝,甚至还会撕破脸皮,老死不相往来。很少会有人去在意姿态是不是体面。
再分享一个百度高管的离职事迹
今年三月,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从百度离职。就在离职前的两个月,吴恩达开始从直接汇报给CEO李彦宏,转而汇报给空降的陆奇——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同样也是一位海龟技术牛人。
第一印象与最后印象之我见
很多人都在猜测吴恩达为什么要离职。有的人说,他是“心受委屈”了,因为空降领导的到来,吴恩达在百度的地位就不如从前了。但无论什么原因,吴恩达却给了百度一个大拇指,在他的辞职信里面,他是这样写的:
“能够带领百度人工智能团队,能够跟百度卓越的管理者、非凡的工程师、科学家、产品经理等等百度优秀的团队共事,我深感荣幸。
李彦宏是第一位高瞻远瞩,清晰看到深度学习技术巨大价值的大公司CEO,也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优秀的CEO之一。首席运营官陆奇是位资深的企业管理者,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在他的领导下,百度的人工智能将继续开花结果。”
对于吴恩达的离开,百度也做出回应,认可了他在公司的贡献:
即使今天分别,但百川归海,我们仍有着一致的目标,那就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未来生活更加美好。Andrew, 在这条通往未来的征途上,有幸与你同行过,这是我们的荣幸。
不计过往,也不捏造公司是非,临走时还费劲心思找靠谱的理由,给公司体面,这就是格局。既然离开已是定局,大家不如好聚好散。
曾经一位会计朋友曾经给我说过他的故事。
这位朋友是他们事务所最年轻的项目经理,年轻有为,做事仔细。下属提交的审计底稿和报告,他都会一一过目,而且做好标注提醒修改。同事有不懂的地方,他也很乐于去解释。后来,随着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慢慢成熟,他决定自己组团接项目单干,于是向合伙人提了离职。
当时,他们的合伙人不同意,并且提出丰厚的待遇挽留,不过都被他婉拒了。用他的话来说,不去尝试,就会挠心挠肺夜不安寝。
在他离职前,他把所有的项目底稿和报告都重新复核了一遍,而且将复核意见、项目进度和未尽事项都详细地列了备忘录提醒下属,避免遗漏。此外,他还专门开了一个小组会议,确认每个项目成员都已经明确。在会上他对项目组的每一个成员的表现,都进行了总结,感谢了一圈,也鼓励了一番其他同事,让他们继续加油。
把所有的事项都确认和交代清楚,并且与合伙人确认之后,他才办理离职手续。最重要的是, 他的新事业因此而受益。他的团队最初只有三个人,后来他的两个同事想跟着他学习,就加入了他的团队。不到一年的时间,凭借专业能力和人脉,他把团队扩大到几十人,承接的项目也越来越多。
这大概是好聚好散的最好解释了。
我不支持以德报怨,但更不提倡把自己的路堵死。如果真的遇到无良公司,无视员工的付出,离职时还使绊子,那我们一定要拿起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管它什么好聚好散。
但要是仅仅因为干得不爽,临到离职,还要睚眦必报,给别人留下一堆烂摊子,那样既不专业,也堵死了自己的一条职场路。
山水轮流转,做事留一线
有句话说得好,势不可使尽,山水有相逢。职场的圈子其实就那么大,除非你永远在换行业,不然日后可能都还会再见。作为公司,你不能保证你不会雇佣前员工,作为员工,你也不能保证一定不吃回头草。
还记得之前有一位设计总监离职的时候,公司的同事自发地去找了一间会议室,组织了一个小型聚会。当时,他站在人群中,举起酒杯,分享自己在公司这几年的感激和不舍,接受来自同事的祝福。
这应该是我见过最体面的离职。但并不是所有的离职都是这样,也不是所有的离职都需要这样。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一些最基本的工作做好,把一件很小的事情做好,为一个阶段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不后悔,也不亏欠。
离职,意味着不再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也不会再和原来的公司有交集,不用和原来的同事有人情和利益往来。这个时候,是拍屁股走人,还是坚守原则敬业到底,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选择。
我们总是花很多时间去经营如何给别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但很少考虑到“最后印象”。而离职就是职场上我们留给别人的最后印象。